「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,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!」80年前莫那・魯道在霧社事件中的這句話,揭開電影《賽德克‧巴萊》這部史詩鉅作,震撼、感動,或許這是大多數人觀看後的感受,但殊不知數百年來原住民在山林裡,謙卑的需求只是一個部落、一個獵場、一個可以返回祖靈的地方,如今對原住民而言,還是如此的遙遠。

原住民,是台灣最早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民,但這個詞卻是在1994年憲法修訂時才出現,之前呢?在荷蘭殖民時期、清朝統治時期、日本殖民時期,直至國民黨政府撤退至台灣,「番」這個字眼就是對原住民的一種稱呼,不文明、野蠻,就是如此稱呼,因為這些殖民統治者誰在乎過原住民對部落、對獵場及祖靈地的感受?

約40萬人,台灣14個原住民族群約40萬人,占台灣總人口數不到千分之二,這塊土地的原始主人,他們在所謂的文明下,逐漸失去了部落、失去了獵場,離開了祖靈地,那種痛,在《賽德克‧巴萊》這部史詩電影中刻劃得特別動人,亦如片中的一句話:「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,但一定要贏得靈魂!」故若說其野蠻,倒不如說是原住民對部落的一種尊嚴。

《賽德克‧巴萊》風光上映,票房屢創佳績,但有所不知的是,真實版的原住民爭取自治權也正在上演著。200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「原住民基本法」,以落實原住民各種權利,但因無配套子法,使得原住民基本法成了空殼法源,直至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才允諾提出原住民自治法,並於2010年9月22日行政院通過,但因行政院版的原住民自治法中,攸關土地及財源都無法由原住民自治,引發原住民各族群的抗議,使得此一草案現在還躺在立法院等待協商審議。

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110916/123/2ytcp.html?type=ne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惠群榜仵沾弛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