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報【毛永波/香港商務印書館】

學《易》的人,能深刻理解好壞盛衰依存的道理。看《蝸居》的人,就未必肯相信高房價重壓下的都市人,生活窒息人性扭曲,除了為房子而掙扎,人生還有什麼陽光。這種灰暗的基調,大陸播出時引起社會的共鳴,當局雖然不受用,但還好沒有禁播。

台灣8月開始播出電視劇《蝸居》,也激起熱議,出版者立刻緊隨電視步伐,9月推出原著小說,從封面和腰封最後定稿完全按照電視片頭和畫面。出版者在導讀中這樣寫道:「《蝸居》的價值在於反映了現代青年人的生活壓力、社會的不公、道德的淪喪等社會的真實現象,觸及了極權統治的根本,反映權力的腐敗、法治的不公等。」這過多引申了作者的用心。

作者六六如今火到發燙,她喜歡直接抓取社會問題,《蝸居》之後,最新的小說是《心術》,寫醫生和病人,今後她還要寫中年危機、剩男剩女。全是問題。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902/140/2c8s3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惠群榜仵沾弛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