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風格,來自「精彩的人」。

小小的一個海島,像川劇的「變臉」,快速切換著不同表情,也像任意門的魔術方塊,新舊交錯、東西融合。

在台北,剛上了國際《Wallpaper》雜誌的好樣餐廳,只是一條巷子裡的風格小店,但老闆Grace 的臉孔上卻有著「自信下的美好」;在「伊通公園」藝術家莊普的臉孔上,你又可以看見「城市中的黑色幽默」。他在舉著立牌的兩隻米老鼠上,寫著:「 我討厭村上隆」、「我討厭奈良美智」,詼諧又批判。

在台中,最受部落客歡迎的一中商圈多多綠茶老闆,臉孔是「用kuso 玩味人生」,當你失戀的時候,他會給你一杯叫做「心痛的感覺」的白開水,要價50 元。

台東,有機小農賴盈羽的臉孔是「踩在土地上的滿足」。為了種植父親愛的水蜜桃,從城市走入深山,她把夢田變農田。

台南謝宅民宿主人謝小五的臉孔是「過去美好的回憶」。他用兒時記憶與設計創意,讓四十多年老屋子有了新生命。

人的精彩,各式各樣的生活主張,讓台灣進入「風格經濟」時,有了不一樣的可能。

「6」的無限可能

作家侯文詠觀察,過去台灣是OEM、ODM 工業式的縱軸發展,大家只能在同一條直線上競爭��但是進入多樣性的風格經濟橫向軸線時,每個人都是獨立經濟體,要的是有個性的生活主張。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100812/30/2b0vl.html?type=ne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惠群榜仵沾弛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